四库提要记载
《北史》·一百卷
唐李延寿撰。延寿表进其书,称《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为《北史》,与今本卷数符合。《文献通考》作八十卷者误也。延寿既与修《隋书》十志,又世居北土,见闻较近。参核同异,於《北史》用力独深。故叙事详密,首尾典赡。如载元韶之奸利,彭乐之勇敢,郭琬、沓龙超诸人之节义,皆具见特笔。出《郦道元》於《酷吏》,附《陆法和》於《艺术》,离合编次,亦深有别裁。视《南史》之多仍旧本者,迥如两手。惟其以姓为类,分卷无法。,《南史》以王、谢分支,《北史》亦以崔、卢系派。故家世族,一例连书。览其姓名,则同为父子;稽其朝代,则各有君臣。参错混淆,殆难辨别。甚至《长孙俭》附《长孙嵩传》,《薛道衡》附《薛辨传》,遥遥华胄,下逮云仍,隔越抑又甚矣。考延寿之叙次《列传》,先以魏宗室诸王,次以魏臣,又次以齐宗室,及齐臣,下逮周、隋,莫不皆然。凡以勒一朝始末,限断分明。乃独於一二高门,自乱其例,深所未安。至於杨素父子,有关隋室兴亡,,以其系出弘农,遂附见魏臣《杨敷传》后。又魏收及魏长贤诸人,本非父子兄弟,以其同为魏姓,遂合为一卷,尤为舛迕。观延寿《叙例》,凡累代相承者皆谓之家传。岂知家传之体不当施於国史哉?且《南北史》虽曰二书,实通为一家之著述。故延寿於《裴蕴传》云:祖之平,父忌,《南史》有传。《王颁传》云:父僧辨,《南史》有传。即互相贯通之旨也。乃《南史》既有《晋熙王昶传》矣,《北史》复有《刘昶传》;《南史》既有《鄱阳王宝寅传》矣,,《北史》复有《萧宝夤传》;《南史》既有《豫章王综》《乐良王大圜》传矣,《北史》复有《萧赞》《萧大圜》传。朱修之、薛安都诸人《南史》则取诸《宋书》,《北史》则取诸《魏书》,不为删并。殆专意《北史》,无暇追删《南史》,以致有此误乎?然自宋以后,《魏书》《北齐书》《周书》皆残阙不全,惟此书仅《麦铁杖传》有阙文,《荀济传》脱去数行,其馀皆卷帙整齐,始末完具。徵北朝之故实者,终以是书为依据。故虽八书具列,而二史仍并行焉。,明末清初,李清作《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
- 推荐作品:
- 史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大学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元史
- 南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纪事本末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绿野仙踪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列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南北朝
- 隋代
- 唐代
- 元代
- 清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