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史》上起北魏登国元年,下迄隋义宁二年,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应当指出的是,隋代的最初九年即开皇元年至开皇九年的历史,可以作为北朝历史看待;至于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以后的历史,本是统一的封建皇朝的历史,把这一段历史看成北朝史而写入《北史》是不恰当的。当然,也许是作者考虑到编纂上的困难,不得不作这样的安排,但我们来看待和叙述北朝史,则不应沿袭《北史》的这个做法。
《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寿撰写这两部书,本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未竟的事业。李大师,字君威,隋唐之际人。他熟悉前代历史,又长于评论当世人物,青年时代就产生了撰写一部编年体南北朝史的志向。但他着手做这件工作时,已是唐朝武德初年了。不久,他因生活条件的变化,又曾一度中辍了这件事。当他再次获得从事于此种撰述机会时,已是武德九年,而他在贞观二年就去世了。他在临终之前,因所撰未毕,以为没齿之恨。父亲的事业和遗恨,,深深地影响着李延寿,对他产生了一种感召的力量。李延寿,字遐龄,贞观初年参与《隋书》编撰工作,从这时起,他就决心把南北朝史写出来。以实现父亲的遗愿。李延寿用了十五、六年的时间搜集资料,而在贞观十七年因参与修撰《五代史志》的工作,便得以广泛阅读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朝正史,于是正式开始撰写《南史》《北史》。除八朝正史外,李延寿还参考各种杂史一千余卷,历时十六年,于唐高宗显庆四年,撰成《南史》《北史》共一百八十卷。,据说唐高宗还为《南史》《北史》写了一篇序,可惜这篇序文早已失传。
《南史》《北史》主要取材于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书。李延寿撰写二史的方法是对八书进行抄录和连缀,并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这是一个改写、补充和删节的过程,并非一般的抄录可比。不过,李大师原来是打算编年以备南北,而李延寿却以纪传体撰成《南史》《北史》,这是后者在追终先志过程中的一个变化,无碍于他们共同的目的和旨趣。了解了上面这些基本情况,对于怎样读《南史》《北史》的问题就比较好理解了。
- 推荐作品:
- 子
- 大学
- 元史
- 金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九州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儒家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葬书
- 月波洞中记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僧伽吒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长生殿
- 诗词
- 先秦
- 南北朝
- 宋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