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五 草部·乌头
释名
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
(乌头)辛、温、有大毒。(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毒。(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
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此方名“左经丸”。
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此方名“雷丸”。
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耳鸣耳痒(耳 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驻京: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
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 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吃一点枣子坟往。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腹中症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内痔不出。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疔毒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留通气孔。
- 推荐作品:
- 公羊传
- 中庸
- 史记
- 明史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史通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神相全编
- 灵城精义
- 谱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东游记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词曲
- 桃花扇
- 诗词
- 宋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