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草部·黄岑
释名
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内部实在的叫子芩、条芩、鼠芩。
气味
(根)苦、平、无毒(一称大寒)。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宜服“三黄丸”。随季节而不同。按上列三药的右诹,春季用量是:四两一三两一四两;夏季是:六两一一两一七两;秋季是:六两一三两一三两;冬季是:三两一五两一二两。配好后捣碎和蜜做成丸子,如乌豆大。每服五丸,渐增至七丸。一天服三次。一月后病愈。久服使人健壮。
胸部积热。用黄芩、黄连、黄蘖,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三补丸”。
肤热如火烧,骨蒸(结核)痰嗽等。用黄芩一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一次服下。
肝热生翳。用黄芩一两、淡豉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着吃,温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酒、面。
吐血、鼻血、下血。黄芩一两,研末,每取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和渣一起温服。
血淋热痛。用黄芩一两,水煎,热服。
妇女绝经期的年龄已过,仍有月经或月经过多。用黄芩心二两,浸淘米水中七天,取出炙干再浸,如此七次,研细,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安胎清热。用芩、白术,等分为末,调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磅下。药中加神曲亦可。
产后血渴,饮水不止。用黄芩、麦门冬,等分为末,水煎,温服。
附方
黄芩的主要功用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本品“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论语
- 大学
- 白虎通义
- 新唐书
- 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幼学琼林
- 潜夫论
- 中论
- 六韬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墨子
- 智囊全集
- 容斋随笔
- 池北偶谈
- 山海经
- 水浒传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仁贵征东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随园诗话
- 两汉
- 隋代
-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