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劝学篇·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六月廿八日,接到家书,系三月廿四日所发,知十九日四弟得生子,男等合室相庆,四妹生产虽难,然血晕亦是常事;且此次既能保全,则下次较为容易。男未得信时,常以为虑,既得此信,如释重负。
六月底,我县有人来京捐官,言四月县考时,渠在城内,并在彭兴歧丁信风两处,面晤四弟六弟,知案首是吴定五。男十三年前,在陈氏宗祠读书,定五才发蒙人起讲,在杨畏斋处受业,来年闻吴春岗说定五甚为发奋,今果得志,可渭成就甚速。其余前十名,及每场题目,渠已忘记,后有信来,乞四弟写出。
四弟六弟考运不好,不必挂怀;俗语云:“不怕进得迟,只要中得快。”从前邵丹畦前辈,四十二岁入学,五十二岁作学政。现任广西藩台汪朗,渠于道光十二年入学,十三年点状元。阮姜台前辈,于乾隆五十三年,县府试头场皆未取,即于是年入学中举,五十四年点翰林,五十五年留馆,五十六年大考第一,比放浙江学政,五十九年升浙之出抚。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两弟场中文若得意,可将原卷领出寄京,若不得意,不寄可也。
男辈在京平安,纪泽兄妹二人,体甚结实,皮色亦黑,逆夷在江苏滋扰,于六月十一日攻陷镇江,有大船数十只,在大江游大;江宁杨州二府,颇可危虑。然而天不降灾,圣人在上,故京师人心镇定。同乡王翰城告假出京,男与陈岱云亦拟送家眷南旋,与郑苇田王翰城四家同队出京,男与陈家,本于六月底定计,后于七月初一请人扶乩,似可不必轻举妄动,是以中止。现在男与陈家,仍不送家眷回南也。
正月间,俞岱青先生出京,男寄有鹿脯一方,托找彭山屺转寄,俞后托谢吉人转寄,不知到否?又四月托李丙冈寄银寄笔,托曹西垣寄参并交陈季牧处,不知到否,前父亲教男养须之法,男仅留上唇须,不能用水浸透,色黄者多,黑者少,下唇拟待三十六岁始留,男屡接家信,嫌其不详,嗣后更愿详示,男谨禀。(道光二十二年六用初十日)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文昌孝经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史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六韬
- 三略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杂家
- 百家姓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幽明录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独异志
- 毛公案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先秦
- 五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