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治家篇·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男国藩跪禀
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二月十六日,接到家信第一号,系新正初三交彭山屺者,敬悉一切。去年十二月十一,祖父大人忽患肠风,赖神戳佑,得以速痊,烈游子闻之,尚转心悸!六弟生女,自是大喜。初八日恭逢寿诞,男不克在家庆祝,心犹依依。
诸弟在家不听教训,不甚发奋,男观诸来信即已知之。盖诸弟之意,总不愿在家塾读书,自己亥年男在家里,即有此意,牢不可破。六弟欲从男进京,男因散馆去留未定,故此时未许。庚子年接家眷,即请弟等送,意欲弟等京读书也。特以祖父母父母在上,男不敢许,以故但写诸弟而不指定何人。迫九弟来京,其意颇遂,而四弟六弟之惫,尚未遂也。年年株守家园,时有耽搁,大人又不能常在家教之;近地又无良友,考试又不利。兼此数者,怫郁难伸,故四弟六粟不免怨男,其所以怨男者有故。丁酉在家教弟,威克厥爱,甲可怨一矣。云亥在家,未尝教弟一字,可怨二教矣。临进京不肯带六弟,可怨三矣。不为弟择外专,仅延丹阁叔教之,拂厥本意,可怨四矣。明知两弟不厄家居,而屡次信回,劝弟寂守家塾,可怨五矣。
惟男有可怨者五端,故四弟六弟难免内怀隐衷,前此含意不伸,故从不写信与男,去腊来信甚长,则尽情吐露矣。男接信时,又喜又惧,喜者喜弟志气勃勃,不可遏也。惧者,男再拂弟意,将伤和气矣。兄弟和,虽穷氓不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男深知此理,故禀堂上各位大人,俯从男等兄弟之情实以和睦兄弟为第一。九弟前年欲归,男百般昔留,至去年则不复强留,亦恐拂弟意也。临别时彼此恋恋,情深似海,故男自九弟去后,思之尤切,信之尢深,谓九弟纵不为科目中人,亦当为孝弟中人。兄弟人人如此,可以终身互相依倚,则虽不得禄位,亦伤哉?
伏读手谕,谓男教弟宜明责之,不宜琐琐告以阅历工夫。
男自忆边年教弟之信,不下数万字,或明责,或婉劝,或博称,或约指,知无不言,总之尽心竭力而已,男妇孙男女身体皆平安,伏乞放心,男谨禀。(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 推荐作品:
- 史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金史
- 梁书
- 明季南略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都城纪胜
- 传习录
- 荀子
- 国语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棠阴比事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滴天髓阐微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金楼子
- 类书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历史故事
- 魏晋
- 宋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