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察第四十六
孔子曰:“君子之道譬犹防与?夫礼之塞,乱之所从生也;犹防之塞,水之所从来也。故以旧防为无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聘射之礼废,则诸侯之行恶,而盈溢之败起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之礼众矣。
凡人之知,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正,坚如金石,行此之信,顺如四时;处此之功,无私如天地尔,岂顾不用哉?然如曰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信于微眇,使民日从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之谓也。
为人主计者,莫如安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安危之萌,应于外。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然,不可不察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而人之所行,各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倍,礼义积而民和亲。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之善者异。或导之以德教,或欧之以法令。导之以德教者,德教行而民康乐;欧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哀戚。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
我以为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则如汤武能广大其德,久长其后,行五百岁而不失;秦王亦欲至是,而不能持天下十余年,即大败之。此无佗故也,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之千里。”取舍之谓也。然则为人主师傅者,不可不日夜明此。
问:“为天下如何?”曰:“天下,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而天下之情,与器无以异,在天子所置尔。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育,被蛮貊四夷,累子孙十余世,历年久五六百岁,此天下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无一有,而怨毒盈世,民憎恶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夫用仁义礼乐为天下者,行五六百岁犹存;用法令为天下者,十余年即亡;是非明
大验乎?人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妄言。’今子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承殷周秦事以观之乎?”
- 推荐作品:
- 子
- 论语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孙子兵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齐民要术
- 神农本草经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喻世明言
- 唐传奇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南北史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沧浪诗话
- 历史故事
- 诗词
- 魏晋
- 南北朝
- 元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