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由于隋朝末年统治者滥用民力,国力亏虚,突厥乘机威胁中原,直到唐初的李渊,也不得不屈从于突厥。唐太宗这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自然要彻底雪耻,他决心消灭西突厥割据势力,统一西域并发展与中亚、南亚和西亚各国的交往,为此必须了解西域一带的地理、人情。
13岁时,玄奘立志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从此遁入空门。当时社会的佛学氛围浓厚,玄奘天资聪颖,很快就脱颖而出。后来,玄奘修行的净土寺因战乱而不再适合修行,玄奘只好离开洛阳四处游历,先后到成都、长安、扬州、苏州等地,遍访名师,最后又到长安问师于法常、僧辩两位大师。当时,玄奘的佛学修养已经非常深厚,令长安的高僧刮目相看,人们都称他为佛门千里驹。
然而,随着学业的长进,玄奘心中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疑惑又并非国内佛典和大师所能解决,于是他下定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求经学法。
唐太宗贞观元年,迟迟等不到朝廷批文的玄奘决定只身到印度求取真经。他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西行求经之旅。一路上,玄奘历经千辛万苦,多次陷入绝境,最终到达了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在那里留学5年,之后又周游印度。当地的僧人十分敬仰他的人品学识,戒日王还专门为他召开了辩法大会,他的名气因此越来越大。人们都希望他留在印度,然而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了国。
贞观十七年春,玄奘谢绝了印度众僧的挽留,携带657部佛经回国。两年后,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玄奘此行,历时19年,行程5万里,是一次伟大的旅行。
回到长安后,玄奘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召见了他,对他的才学十分赏识,命令宰相房玄龄选取高僧,协助玄奘翻译佛经。唐太宗还敦促他将在西域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在贞观二十年问世了。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周礼
- 孟子
- 易经
- 文昌孝经
- 新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管子
- 医家
- 氾胜之书
- 难经
- 温病条辨
- 滴天髓阐微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茶经
- 淮南子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类书
- 小说家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中说
- 知言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刘子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诗词
- 先秦
- 两汉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