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上篇·燥湿
地道有燥湿,生成品汇,人道得之,不可偏也。
【原注】过于湿者,滞而无成;过于燥者,烈而有祸。水有金生,遇寒土而愈湿;火有木生,遇暖土而愈燥,皆偏枯也。如水火而成其燥者吉,木火伤官要湿也;土水而成其湿者吉,金水伤官要燥也。间有土湿而宜燥者,用土而后用火;金燥而宜湿者,用金而后用水。
【任氏曰】:
燥湿者,水火相成之谓也,故主有主气,内不秘乎五行;局有局气,外必贯乎四柱,湿为陰气,当逢燥而成;燥为陽气,当遇湿而生。是以木生夏令,精华发泄,外有余而内实虚脱,必藉壬癸以生之,丑辰湿土以培之,则火不烈,木不枯,土不燥,水不涸,而有生成之义矣,若见未戌燥土,反助火而不能晦火,纵有水,亦不能为力也。惟金百炼,不易其色,故金生冬令,虽然泄气休囚,竟可用丙丁若见丑辰湿土,反助水而不能制水,纵有火,亦不能为力也。此地道生成之妙理也。
丙辰 辛丑 庚辰 丙子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此造以俗论之,以为寒金喜火,干透两丙,独杀留清,推其木火运中,名利双全,不知支中重重湿土,年干丙火,合辛化水,时干丙火无根,只有寒湿之气,并无生发之意,只得用水,不能用火矣。所以初运壬寅癸卯,制土卫水,衣食颇丰;至丙午丁未二十年,妻子皆伤,家业破尽。削发为僧。
丁未 壬子 庚戌 丙戌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此造如以水势论之,此则仲冬水旺,所喜者支中重重燥土,足以去其湿气。只为相克,使子不能助壬;丁壬一合,使壬不能克丙。中运土金,入部办事,运筹挫折,境遇违心;丁未南方火旺,议叙出仕,至丙午二十年,得奇遇,仕至州牧。
癸未 丁巳 甲午 庚午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甲午日元,支全巳午未,燥烈极矣。天干金水无根,反激火之烈,只可顺火之气也。初运木火,顺其气势,财喜频增,至癸丑,叹刑丧,遭挫折,破耗多端;壬子冲激更甚,犯人命,遭回禄,破家而亡。
癸丑 丁巳 甲辰 庚午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此与前造只换辰丑二字,丑乃北方湿土,晦火蓄水,癸水通根而载丑;辰亦湿土,又是木之余气,日元足盘根;庚金虽不能生水辅用,而癸水坐下余气,竟可作用。初运木旺,帮身护用,和平迪吉;至癸丑北方水地及壬子辛亥三十年,经营得意,事业称心。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孝经
- 论语
- 笠翁对韵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史评
- 传习录
- 幼学琼林
- 潜夫论
- 吴子
- 虎钤经
- 管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历史故事
- 南北朝
- 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