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正
制断五刑,各当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惊,曰刑。正之、服之、胜之、饰之,必严其令,而民则之,曰政。如四时之不貣,如垦辰之不变,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如日月之明,曰法。爱之、生之、养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亲之,曰德。无德无怨,无好无恶,万物崇一,阴阳同度,曰道,刑以弊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德以养之,道以明之。刑以弊之,毋失民命;令之以终其欲,明之毋径;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养之以化其恶,必自身始;明之以察其生,必修其理。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致政,其民服信以听;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罪人当名曰刑,出令时当曰政,当故不改曰法,爱民无私曰德,会民所聚曰道。
制定五种刑律,每一种都应与罪名相当,使罪人无所抱怨,良民不生惊恐,这叫作“刑”。规正人们,制服人们,控制人们,整治人们,一定要出令严格,而使人遵守,这叫作“政”。象四时运行一样没有差错,象天上星辰一样没有变更,象昼与夜、阴与阳、太阳与月亮一样分明,这叫作“法”。爱护人们,生育人们,教养人们,育成人们,利人而不居有德,使天下都来亲近,这叫作“德”。不施恩,也不结怨,无所爱,也无所恶,认为万物都本乎“一”,阴阳都有规范,这叫作“道”。应当用刑律进行裁断,用政权推行命令,用法来遏制人们,用德来教养人们,用道来启发人们。用刑律进行裁断,为的是不错伤人命;命令人们杜绝私欲,为的是不使人们走邪路;遏制人们,以杜绝非分之心,为的是不使人们寻求侥幸;教养人们改变恶行,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启发人们省察其性情,一定要顺从道理。施之以刑,人们就做事用心而且敬谨;施之以政,人民就守信而且服从;施之以德,人民就和平而且敬慕;施之以道,人民就亲附而不争夺。判罪合乎罪名叫作“刑”,出令合乎时宜叫作“政”,合于成规而不改变叫作“法”,爱民而无偏私叫作“德”,合乎众民所宜叫作“道”。
立常行政,能服信乎?中和慎敬,能日新乎?正衡一静,能守慎乎?废私立公,能举人乎?临政官民,能后其身乎?能服信政,此谓正纪。能服日新,此谓行理。守慎正名,伪诈自止。举人无私,臣德威道。能后其身,上佐天子。
立法与执行政事,能守信于民么?保持中正和平与谨慎恭敬,能日新其德么?政情平稳安定,也能保持谨慎么?废私立公,能用在荐举贤人上么?执行政事,治理人民,能做到先人后己么?能守信于民,这叫作端正纲纪。能日新其德,这叫作履行正理。保持谨慎,又辨正名分,虚伪奸诈之事自然可以停止。举人废私立公,其臣德将被全国称道。能做到先人后已,就可以辅佐天子了。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后汉书
- 隋书
- 宋书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吴船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将苑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葬书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园冶
- 书目答问
- 夜航船
- 清代名人轶事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红楼梦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知言
- 神仙传
- 尹文子
- 呻吟语
- 桃花扇
- 南北朝
- 元代
- 清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