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鬼谷子·决篇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凡为他人决断事情,都是受托于心中有疑难的人。一般说来,人们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不希望碰上祸患和被骗诱,希望最终能排除疑惑。在为人作决断时,如果只对一方有利,那么没有利的一方就不会接受,就是因为依托的基础不平衡。任何决断本来都应有利于决断者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隐含着不利的因素,那么决断者也就不会接受,双方的关系也就会疏远。这样对为人决断的人就不利了,甚至还会遭到灾难,这样决断是失误的。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圣人所以能完成大业,作出正确的判断,主要有五个途径:有用阳道来感人的;有用阴道来惩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庇护的;有用廉洁来净化的。行阳道则努力守常如一,行阴道则努力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要在平时和关键时刻巧妙的运用这四方面,小心谨慎行事。推测以往的事,验证未来的事,再参考日常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贵则决之;去患者,可贵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王公大臣的事,崇高而享有美名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不用费力轻易可获成功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费力气又辛苦,但不得不做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消除忧患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实现幸福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所以,为事情做决断以解决疑难,是做事情的关键。制止动乱决定成败,是很难做到的事。所以,古代先王自己用筮草和龟甲,决定一些难断之事。
- 推荐作品:
- 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清史稿
- 北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增广贤文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孙子兵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灵城精义
- 书目答问
- 智囊全集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夷坚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白牡丹
- 春秋配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金朝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