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地藏赐符城隍接札 判断阴阳收除六害
地藏赐符城隍接札 判断阴阳收除六害
却说海岛大仙丘云瑞,转升惠州府城隍,秦闰侍神。秦闰今改字秦大有。一日,阴司冥府地藏王菩萨议论云云:“今有惠州府新任城隍,自莅任之日;阴阳判断,秉政公私。”即差阴司冥使,上赍法旨。法旨到,跪听宣读:“即有海岛大仙转升惠州府城隍,地藏王菩萨赐汝礼符一道。日管阳,夜管阴。阴阳两界,秉正公私,正直为神。又赐汝符节一杆,出方入径,神钦鬼伏。叩首谢恩。”城隍接了法旨,大有侍神,不题。
却说惠州府城南,有一富翁尹恒升,四十无儿,其妻莫氏。一日,夫妇坐下谈论云云。恒升道:“自古有话:四十无儿方纳妾。今积下许多金银产业,亦是无用之物。终日心烦如之奈何?”莫氏回言:“丈夫何必忧虑,世人尚有三妻五妾,既然夫君无子,妾身亦是虚守空房。不若丈大旱纳一妾,倘生三男二女亦未可知。我劝你早日方算,事不宜迟。”自此纳得一妾,过后六年亦无生养。莫氏谓夫曰:“人生无嗣者,尤恐前生之过失。丈夫行些好事,再纳一妾。倘得上天见怜,亦未可定。”自纳第三房妾氏,所生得一子,名唤奇友,年方二八。
一日,师生放学,正欲回归早膳。不期路过六人,有高的、有矮的、肥的、瘦的、老的、嫩的,手拿鲜果。奇问:“诸位吃的是甚的果子?”其中一人说:“兄未逢此果,敬奉一枚与汝尝尝。”奇接此果自尝,扑鼻清香,吃之美味无穷。归到家中,见父母说吃果之事,说了一遍。自觉身子困倦:“我去瞌睡片时。”自此睡熟,叫也不答应,唤也不醒。父母呆了,不知何故。一连请了几个医生,诊奇脉,说是中风之病。服药亦不得入口,连睡数日不醒。只是气息如常,亦不死亦不活。捱至第六日,复请一医生察之。说:“不是中风,若谓中风者,其脉必浮细。察其脉,只在半表半里,总在肝肺二经。有病书云,肝藏魂,肺藏魄,魂魄失散,是以数日不醒。你只可做一张牒文,在城隍告诉因由,城隍主宰乃正直之神,可能查察阴阳,判断公私,昭然显见,与汝可分,事不可迟。”尹恒升听医生之言有理,夜作牒文一张。牒曰:投诉牒人尹恒升,为子失魂,伏乞城隍主宰,查察阴阳追究事。升原籍浙江杭州府比新关人氏。今居广东惠州府城南,行年六十三岁。三房家室,单生一子,名奇友,年方二八。于六月十二早,师生放学,路遇六人与果吃之。不明是甚么果,吃了自觉身子困倦,瞌睡片时,连眠七日不醒。恳哀主宰,细察缘由。看是河方妖怪,搅乱庶隅,早早除害,万民遵仰。子民尹恒升、妻莫氏一家五口,哀哀上告。
自尹恒升烧了此牒,城隍即命本司内役付了符节,速召城厢内外四方土地。不一时,四方土地聚集,齐入庙宇,跪在丹墀。称说:“都爷呼召我们小神有何吩咐?”城隍吩咐:“今有城南门外,尹恒升子奇友,避(被)妖所侵,急急找寻,休得迟疑。”城南土地禀上:“城南有六个野鬼,三年一现,魔灭人间。此是三年,又替一个,自宋朝以来有之。”城隍即差内役,速速勾拿六个野鬼,到来审勘。不一时勾到,六个野鬼跪下:“爷爷拿我六鬼何事?”城隍厉声骂道:“你还不知死,今有恒升之子尹奇友,被你六鬼侵害,是何道理?”其鬼:“禀上都爷爷,我们六鬼乃天地运化,三年一替,又替一个超生。自宋朝以来,周而复始,皆系定数,何得不是。”城隍骂道:“你这胡混的鬼,自不知悔问,不察自己缘由。尔知己之受,何得与人受之。今本司不比前时之司,不许害人。”吩咐众将:”将此六个野鬼,收入黑鬼洞中。待至一十八年,罪满之日,一齐放出超生。”此话不题。
且说秦大有侍神数月,一日思道:“曾记当日契爷有言,与我一个白水,今日如何不应其言。”城隍夜梦谓知:“明日有一医生,买还魂丹。你可同他背负药箱,自有三百两之金谢你,即是白水。”不期明日,城隍即唤本司都土地:“你可办扮作医士,将此药箱合着尹奇友的魂魄,手拿灵丹一颗,到城南外称说卖还魂丹。尹恒升听其言,必然请你入门。将此一颗灵丹,用净水一盅,送入中黄。开箱放出魂魄,不一时苏醒。你可隐匿其形。”土地领了法旨,大有背着药箱,一同竟往城南,称说卖还魂丹。那时恒升忽听其言,忙步出门。觌见医士;鞠躬请入厅堂。坐下茶毕,言及情由,请师同入卧室。医生一看,那时土地依法送入中黄,开箱放出奇友魂魄,不一时苏醒。主人忙取谢金,一霎时不见了医士,却剩下一个背药箱的道童,乃是城隍庙祝。庙祝接转谢金道:“足的三百两么?”主人道:“怎么你已知之?”庙祝领了谢金,升送出门去矣。以致一家人知是城隍救护,望空叩谢毕。那时尹恒升知是城隍降医,心怀大德。即将皇历卜定吉期。乃七月初一,上上吉日。虔备金猪、匾额,五生五熟,五果五菜,诸般等物。金炉锡贡,一切等宝。其匾额曰:“察理阴阳”四字,彩旗鼓乐,香花送贡。自此之日,城隍兴闹远布传开。
且听下回,便见明白。
- 推荐作品:
- 子
- 礼记
- 尔雅
- 易经
- 文昌孝经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史评
- 三字经
- 春秋繁露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葬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庄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
- 先秦
- 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