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齐语·桓公为政既成
正月之朝,五属大夫复事。桓公择是寡功者而谪之,曰:“制地、分民如一,何故独寡功?教不善则政不治,一再则宥,三则不赦。”桓公又亲问焉,曰:“于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桓公又问焉,曰:“于子之属,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桓公又问焉,曰:“于子之属,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悌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五属大夫于是退而修属,属退而修县,县退而修乡,乡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也。政既成矣,以守则固,以征则强。
正月初一朝见的时候,五属大夫汇报工作。桓公挑他们中政绩差的加以谴责,说:“划定的土地和分配的百姓都是相同的,为什么只有你没有做出好的成绩?教育不善,政事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一次两次可以原谅,第三次就不能宽赦了。”桓公又亲自过问他们的工作,说:“在你所管辖的属里,发现平日行义好学、孝敬父母、聪明仁惠、在当地有一定名声的人,就应向上级报告。如果有这样的人却不报告,叫埋没贤明,要判五刑之罪。”主管这方面事务的官员报告后退下。桓公又对他们说:“在你所管辖的属里,发现勇敢强健、力气出众的人,就应该向上级报告。如果有这样的人却不报告,叫埋没贤能,要判五刑之罪。”主管这方面事务的官员报告后退下。桓公最后又说:“在你所管辖的属里,发现不孝敬父母、不友爱兄弟、骄横暴戾、不服从君长命令的人,就应向上级报告。如果有这样的人却不报告,叫包庇坏人,要判五刑之罪。”主管这方面事务的官员报告后退下。五属大夫于是回到各自的辖地整治属的政事,属退下来就整治县,由县退下来就整治乡,由乡退下来就整治卒,由卒退下来就整治邑,由邑退下来就整治家。所以百姓中凡有好的,可以得到推举;百姓中凡有坏的,要受到诛罚。政令确定以后,用它来守国则固若金汤,用它来进攻则强大无比。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孝经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汉书
- 魏书
- 周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茶经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权谋残卷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古今谭概
- 常言道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列子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日知录
- 郁离子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