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吴语·申胥自杀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吴王夫差伐齐获胜归来后,便责问伍子胥说:“过去我的先王德高圣明,通达上天的意旨,就像农夫并排耕作一样,与你一起割除我国四方的蒿草,打败了楚国并在那里立下了威名,这是你出的力。如今你老了,却又不肯自安于闲适的生活,在家尽动些坏脑筋,出外使我的部众遭受苦难,扰乱法度,来加害于吴国。现在上天降福吴国,使齐国归顺了。我岂敢自夸,这是因为先王的军队,得到神灵佑助的缘故。我冒昧告诉你这个消息。”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
伍子胥解下佩剑回答说:“过去我们先王一直有辅佐的贤臣,用来帮助决断疑难,权衡得失,所以没有陷入大难。如今你抛弃老臣,去和幼稚的年轻人共商国策,说:‘我的命令不得违背。’这样的不违背,恰恰是对天意的违背。这样的不违背,正是导致败亡的阶梯啊。那上天所要抛弃的,必定在眼前先给它小小的欢喜,而把大的忧患留在后面。您如果伐齐不顺利,反而会内心有所觉悟,这样吴国还可以世代延续。我们先王凡是取得成就,必定有成功的条件;凡是遭到失败,也自有失败的原因。凭借有才能的人辅佐可以保住成业,而且及时挽回危局。现在你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而上天赐给你的福禄却屡屡降临,说明吴国的国运已经很短了。我不忍心称病退避一边,看到你被越国人所生擒,我只有请求先死!”于是就自杀了。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睛悬挂在国都的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入侵,吴国的灭亡。”吴王恼怒地说:“我不让他有看到什么的机会。”便派人拿伍子胥的尸体,装到皮口袋中,投入长江。
- 推荐作品:
- 史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隋书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史评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氾胜之书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狄公案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浮生六记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先秦
- 宋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