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公子重耳对秦客《礼记·檀弓》
【原文】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释】
(1)吊:致吊唁
(2)恒:经常
(3)斯:此,这
(4)俨然:俨读音yǎn
(5)说:解释
(6)惠:施予恩惠
(7)丧:流亡在外
(8)或:表疑问
(9)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sǎng
(10)后:君主
【译文】
晋国献公的丧期,秦国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君主权)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君主权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公子重耳(便)对(秦国的)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来慰问我)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来的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跟秦国来的客人)私下交谈。
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穆公。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已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赏析】
公子重耳由于受骊姬的陷害,在晋献公在世时流亡国外。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无主,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处吊唁,并试探他是否有乘机夺位的意思。重耳和子犯摸不清穆公的真实意图,怕授人话柄,于己不利,于是婉言表态,得到穆公倍加赞许。
问过舅舅才做决定、学舌舅舅的话:“父死之谓何?”都充分显示出政客的虚伪、善于表演的实质。“爱父”、“远利”之说完全就是欺世盗名之辞。这些话由劝人夺权的秦穆公嘴中说出,就更是刻画出工于权谋的政客众生像。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谷梁传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儒家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商君书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月波洞中记
- 智囊全集
- 论衡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阅微草堂笔记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毛公案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诗词
- 魏晋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