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原文】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注释】
(1)天禧:宋真宗(赵恒)年号。
(2)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译文】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赏析】
本文论述了谏官的职责与重要性。作者认为向皇帝进谏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要设立谏官。因为谏官的责任重大,为此官者必须谨慎和忠诚,还要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上让当时和后来的人监督。
体现了作者敢于直谏,不阿谀奉承;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在《谏院题名记》中,他要求做谏官的“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吁名者,犹汲吁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他曾经说自己平生所作所为,没有一件事是不能对人讲的。他廉洁奉公、以节俭为乐的品德更是一直被众传颂。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汉官六种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中论
- 六韬
- 吴子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随园食单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宣室志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
- 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