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简介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汉朝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跟。《汉书》喜用古字古词,比较难读。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庐山记
- 通典
- 儒家
- 荀子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尉缭子
- 司马法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墨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何典
- 荡寇志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郁离子
- 闲情偶寄
- 诗词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