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灵枢·逆顺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
黄帝问伯高说:我听说气血运行有逆(反常)顺(正常)之别,脉象有盛衰表现,针刺方法有总的原则,我能知道这些道理吗?
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也。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伯高答道:气血运行的逆顺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四季的五行规律相对应。脉象的盛衰表现,可以诊察气血的虚实变化。针刺方法总的运用原则,必须明了哪些疾病可以运用刺法,哪些不能运用,还有那些本可以运用刺法的但因过了时机已不可再用刺法了。
黄帝曰:候之奈何?
黄帝问:如何判断疾病是否适宜运用刺法呢?
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伯高回答说:《兵法》上说:“不可迎战士气非常高涨的敌军,不要出击阵容十分强大壮盛的部队”《刺法》上说:“热势炽盛的不能用刺法,大汗淋漓的不能用刺法,脉象盛大燥疾的急病不能用刺法,脉象和病情相反的也不能用刺法。”
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
黄帝问:怎样确定哪些疾病适宜运用刺法呢?
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伯高回答说:好的医生,在疾病尚未表现于外时就施用针治;其次,在疾病初期,邪气尚未亢盛的时候,施用针治;再次,在邪气已经衰减而正气逐渐恢复,因势利导地施用针治。技术低劣的医生,在症状叠发时才予以针治,或是在病势正盛时予以针治,或是在病的外部表现与脉象相反时予以针治。所以说:“在邪气亢盛时不要施用刺法而损伤元气,在邪气衰减的时候进行针刺,就一定能把疾病治愈。”所以说:“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尚未表现于外时就予以治疗,而不是等疾病发露于外才予治疗。”就是这个意思。
- 推荐作品:
- 史
- 谷梁传
- 中庸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东观奏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六韬
- 太白阴经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本草纲目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神相全编
- 天玉经
- 园冶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两汉
- 宋代
- 明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