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十九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月端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目闰 目闰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甘草汤方(未见)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 推荐作品:
- 礼记
- 周礼
- 其他经学
- 正史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汉官六种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棠阴比事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道家
- 老子
- 神仙传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词
- 南北朝
- 五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