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山丞相挽文丞相
作者:虞集 朝代:元代
【 作品原文 】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 作品翻译 】
就算是真有像古籍上说的挥舞长戈让夕阳回升的功力,也无法挽救当时注定灭亡的宋朝了!而现在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楚囚的南冠,只不过这次换成文天祥成了势大元朝的阶下囚。
想想历史上张良谋刺秦王和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故事,文天祥的气节只有比他们更伟大!
宋端宗和帝昺就像乘龙而去的黄帝一样,都成为了历史。也停留在历史之中的文天祥自然无法像丁令威那样化作仙鹤回到华表上来看看曾经的大宋故土。
而我们连像晋朝的文人那样在新亭之上哭泣国家衰败只剩半壁江山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现在的局势还远远不如当时的晋朝。
【 作品注释 】
徒把金戈(gē)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徒把干戈挽落晖:此句即用该典,意谓宋室江山如夕阳西下,难逃覆亡的命运。南冠:本为春秋时期楚人所戴之冠名。以南冠代指囚徒。被风吹:喻元兵势大。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zuò)移。
子房:张良,韩国人,家五世相韩。诸葛:三国时诸葛亮,佐刘备建蜀汉,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祚:皇位。祚移,喻改朝换代。
云暗鼎(dǐng)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鼎湖龙去:这一句即用该典,指宋端宗及帝昺已死。华表鹤归:这里引用该典,意谓不见文天祥英魂来归。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新亭:意谓如今整个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 作品赏析 】
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人格理想,不知影响了多少富于民族气节的中华儿女。虞集这首《挽文丞相》诗,不仅颂扬了文天祥精忠报国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家国之痛。而这些深沉蕴藉的情感,是通过诸多典故的妙用来表达的。张良、诸葛亮等事典,含蕴着宋室灭亡殆天意,非人力所可挽回的深深无奈。新亭对泣之典,抒发了诗人沉痛的故国之思。及物是人非的感慨。面对大好河山落入异族之手的现实,不由得联想到东晋初年过江之士,因北方沦于外族统治而痛心疾首之事。然而,他们仍保有半壁江山,不像如今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元人侵占。相形之下,诗人不免慨叹“大不如前”。
【 作者简介 】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推荐诗词
- 凭阑人·江夜(张可久)
- 芙蓉曲(萨都剌)
-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 虞美人·浙江舟中作(赵孟頫)
- 九日登玉霄峰二首 其二(曹文晦)
- 【双调】对玉环带清江引 四景题诗(汤舜民)
- 舟过彭城(尹廷高)
- 宿武夷(卢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