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庙制
卫将军文子将立先君之庙于其家,使子羔访于孔子。
卫国将军文子将要在他的封地上建立先代君王的庙宇,派子羔向孔子询问有关礼仪。
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弗知。”子羔曰:“敢问尊卑上下立庙之制,可得而闻乎?”
孔子说:“将公家的庙宇建立在私人的封地上,这是古代礼仪所没有的,我不知道。”子羔说:“请问建立宗庙的尊卑上下的有关礼制,我能够听一听吗?”
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乃为亲踈贵贱多少之数。是故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太祖近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焉,享尝乃止。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祖考庙,享尝乃止。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享尝乃止。士立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合而享尝乃止。庶人无庙,四时祭于寝。此自有虞以至于周之所不变也。凡四代帝王之所谓郊者,皆以配天;其所谓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应为太祖者,则其庙不毁;不及太祖,虽在禘郊,其庙则毁矣。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诸见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孔子说:“自从天下有了君王,分封土地,建立国家,设立祖宗的宗庙,于是就有了亲疏、贵贱、多少的区分。因此天子在建七庙的时候,左边是三座昭庙,右边是三座穆庙,连同太祖庙一共是七庙。太祖庙为近亲的庙,每个月都要祭祀一次。远祖的庙叫‘祧’,有二祧,每季祭祀一次。诸侯建五庙,两座昭庙,两座穆庙,连同太祖的庙一共是五庙,叫做祖考庙,每一季都会祭祀一次。大夫在建立三庙的时候,一座昭庙,一座穆庙,连同太祖的庙一共是三庙,叫做皇考庙,每一季祭祀一次。士建立一庙,叫做考庙,没有祖庙,父祖合祭,每一季祭祀一次。平民百姓则不立庙,四季就在家中寝室祭祀。这种制度从有虞到周代都没有改变。凡是四代帝王称作郊祭的,都和祭天一起祭祀。称作禘的,是五年一次的盛大祭祀,都配天祭祀。地位为太祖的,他的庙不毁,不到太祖辈分的,即使受到禘、郊的祭祀,他的庙也可以毁。古代把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叫做祖宗,他们的庙都不能毁。”
子羔问曰:“祭典云:‘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异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庙可也。若有虞宗尧,夏祖颛顼,皆异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庙乎?”
子羔问道:“据祭典说:‘从前有虞氏的庙以虞氏为祖而以尧为宗,夏后氏的庙以颛顼为祖而以禹为宗,殷人以契为祖而以汤为宗,周人以文王为祖而以武王为宗。’这四祖四宗,或者是时代不同,或者其祖先有功德,他们的庙可以永远供奉不毁。像有虞氏以尧为宗,夏代颛顼为祖,都是不同时代有功德的,他们的庙也可以永存不毁吗?”
孔子曰:“善,如汝所问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庙可以不毁。其他祖宗者,功德不殊,虽在殊代,亦可以无疑矣。《诗》云:‘蔽茀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憩,周人之于邵公也,爱其人,犹敬其所舍之树。况祖宗其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庙焉?”
孔子回答说:“是的,正如你所问的那样。如殷人、周人的祖宗,其庙可以不毁,其他的祖宗,功德和他们祖先相同,虽在不同的时代,无疑也是不可毁的。《诗经》说:‘那幼小的甘棠树啊,不要剪它的枝和干啊,那是召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周人对于召公,他们爱他这个人进而爱护他曾经在其下休息过的树,何况祖宗有功德,怎可以不尊奉他的庙呢?”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孝经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汉书
- 宋书
- 金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略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邓析子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绿野仙踪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