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评价
宋代理学家朱熹:《仪礼》,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礼记》乃秦汉上下诸儒觯释《仪礼》之书,又有他说附益于其间。
明代诗人黎靖德:大抵说制度之书,惟《周礼》、《仪礼》可信,《礼记》便不可深信。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补礼经之所未备,以会通于事物之变,而为之定体也。
清代学者张沐:《礼》主敬之书。
清末翰林学士王文锦:《礼记》是部儒学杂编。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最大的书是儒家的书,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浯》,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礼记》为儒家者流一大丛书。《礼记》之最大价值,在于能供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之资料。
近代教育家吴承仕:以近世书部相况,则《记》百三十一篇者犹稍古之丛书,其中篇目容与他单行书、他丛书有复重者。二戴之《记》则犹晚出之丛书,其所采会即本之稍古之丛书,并删取各家单行之书,以自成一部。而二家所录自不嫌互有异同也。
现代学者王梦鸥:《礼记》不但是打通《仪礼》、《周礼》二书之内蕴的钥匙,同时亦是孔子以后发展至于西汉时代,许多孔门后学所共同宣说儒家思想的一部丛书。
现代史学家吕思勉:《礼记》为七十子后学之书,又多存礼家旧籍。读之,既可知孔门之经义,又可考古代之典章,实为可贵。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屈万里:《礼记》可以说是一部各科论文丛集。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天宇:《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聂石樵:《礼记》一书是儒学杂编,没有统一之体例。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龚建平,《礼记》是杂凑之学 。
- 推荐作品:
- 尚书
- 仪礼
- 公羊传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别史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葬法倒杖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杨家将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了凡四训
- 庄子
- 阴符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词曲
- 长生殿
- 南北朝
-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