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去情
情者,是非之主,而利害之根。有是必有非,能利亦能害;是非利害存于衷,而彼此还相疑。故无情以接物,在遇而恒通;有情以接人,触应而成碍。由此观之,则情之所处,物之所疑也。
是以媒扬誉人,而受誉者不以为德;身肤强饭,而蒙饱者不以为惠。婴儿伤人,而被伤者不以为怨;侏儒嘲人,而获嘲者不以为辱。何者?挟利以为已。有情于誉饱,虽蒙惠而非德;无情于伤辱,虽获毁而无憾。龟不畏网而晨鹈,复仇者不怨镆铘而怨其人,网无心而鸟有情,剑无情而人有心也。使信士分财,不如投策探钩;使廉士守藏,不如闲局全封。何者?有心之于平,不若无心之不平也;有欲之于廉,不若无欲之不廉也。今人目若骊珠,心如权衡,评人好丑,虽言得其实,彼必嫌怨;及其自照明镜,摹倒其容,丑状既露,则内惭而不怨。向之评者,与镜无殊,然而向怨;今之惭者,以镜无情,而人有心也。三人居室,二人交争,必取信于不争者,以辨彼此之得失。夫不争者未必平,而交争者未必偏,而信于不争者何也?以争者之心,并挟胜情故也。
飘瓦击人,虚心触己。是以圣人弃智以全真,遣情以接物,不为名尸,不为谋府,混然无际,而俗莫能累矣。
- 推荐作品:
- 孝经
- 其他经学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旧唐书
- 魏书
- 北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通典
- 传习录
- 弟子规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便宜十六策
- 棠阴比事
- 医家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宣室志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抱朴子
- 黄庭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曲
- 诗词
- 金朝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