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审名
言以绎理,理为言本,名以订实,实为名源。有理无言,则理不可明;有实无名,则实不可辨。理由言明,而言非理也;实由名辨,而名非实也。今信言以弃理,实非得理者也;信名而略实,非得实者也。故明者,课言以寻理,不遣理而著言;执名以责实,不弃实而存名。然则言理兼通,而名实俱正。
世人传言,皆以小成大,以非为是。传弥广而理逾乖,名弥假而实逾反,则回犬似人,转白成黑矣。今指犬似人,转白成黑,则不类矣。专以类推,以此像彼,谓犬似玃,玃似狙,狙似人,则犬似人矣。谓白似缃,缃似黄,黄似朱,朱似紫,紫似绀,绀似黑,刚白成黑矣。黄轩四面,非有八目;夔之一足,必有独胫。周人玉璞,其实死鼠;楚之凤凰,乃是山鸡。愚谷智叟,而像顽称;黄公美女,乃得丑名。鲁人缝掖,实非儒行,东郭吹竽,而不知音。四面一足,本非真实,玉璞凤凰,不是定名。鲁人东郭,空滥美称:愚谷黄公,横受恶名。由此观之传闻丧真,翻转名实;美恶无定称,贤愚无正目。
俗之弊者,不察名实,虚传说者,即似定真。闻野丈人,谓之田父;河上姹女,谓之妇人;尧浆、禹粮,谓之饮食;龙肝、牛膝,谓之为肉。掘井得人,言自土而出;三豕渡河,云彘行水上。凡斯之类,不可胜言。故狐狸二兽,因其名便,合而为一;蛩蛩巨虚,其实一兽,因其词烦,分而为二。斯虽成其名,而不知败其实,弗审其词,而不察其形。
是以古人必慎传名,近审其词,远取诸理,不使名害于实,实隐于名。故名无所容其伪,实无所蔽其真,此之谓正名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周礼
- 孝经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正史
- 汉书
- 魏书
- 北史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池北偶谈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阅微草堂笔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释家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别集
- 冰鉴
- 龙川别志
- 先秦
- 两汉
- 魏晋
- 南北朝
- 隋代
- 宋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