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彭更问:“后面跟随着数十辆车,又跟随着几百人,在各诸侯国辗转而接受款待,不觉得这样很过分吗?”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孟子说:“要是不合理,就是一筐饭也不可以接受;要是合理,就是舜接受尧的天下,也不算过分。你认为过分了吗?”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彭更说:“不,但读书人不做事却靠人家供养,是不可以的。”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孟子说:“你不通晓用成效交换之事,以多余的补充不足的;那么农民有余粮,妇女有多余的布帛就不知道如何交换。你如果通晓这些事,那么造礼器的梓人、掌土木的匠人、造车轮的轮人、制车厢的舆人都能从你这里得到吃的。有这样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友爱,能守先辈君王的道义,以此扶持后来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吃的,你为什么能尊重造礼器的梓人、掌土木的匠人、造车轮的轮人、制车厢的舆人却轻视为了仁义而奔走的人呢?”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彭更说:“造礼器的梓人、掌土木的匠人、造车轮的轮人、制车厢的舆人,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吃饭;君子追求人生的道路,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吗?”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
孟子说:“你何必管动机目的呢?他对你有功绩,你可以供养就供养,你是按动机供养人,还是按成效供养人呢?”彭更说:“根据动机。”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
孟子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干活的时候打坏瓦,又乱涂墙,他的目的也是为了求饭吃,你供养他吗?”彭更说:“不。”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孟子说:“那么你就不是因人的动机而供养,而是按他的功绩而供养了。”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公羊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政书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食疗本草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人物志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毛公案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古文观止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桃花扇
- 长生殿
- 诗词
- 隋代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