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方震孺守寿州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迁寿州。母孔氏,梦正学先生来,寤而生,万历癸丑进士,授福建沙县令,擢湖广道御史。熹庙初,请逐忠贤,远客氏。忠贤恚甚。会辽阳不守,震孺一日十三疏,筹画痛哭,又自请犒师齎恤,而按辽之命下矣。比受事,疏言广宁情形,战不成战,守不成守,经抚心同手异,疆事必致大坏。壬戌正月,大兵夜渡坌河,祖大寿驻觉华岛,震孺恐其降敌,遂帅都司张国海航海往说之。大寿遂携粮十万,兵数万,西归。主事吴淳夫、徐大化逢珰意,劾其攘差,遂乞归。乙丑,给事中郭兴治复诬劾之,忠贤矫旨逮问,坐赃六千四百,日一杖比,复诬其在狱,与刘铎诅咒拟斩,忽传太子生得免。
崇祯初,欲大用,而刘鸿训柄国,索重贿震孺不可。自言与杨、左入狱时,共十七人,今惟与惠世扬两人在,自骨再肉,华表重来,若再作宦海汨没之想,便是冥顽不灵男子。自是息影杜门,日事禅诵,绝口不谈仕进事。癸酉、甲戌间,流寇充斥,大江以北,人无固志。乙亥正月,颖霍告峭,贼至寿州。时寿守士无一官,父老子弟请震孺为城守计。震孺破家给士,乘城拒守,捍御诸具,一夕皆备。
未几,万众肉薄环攻,震孺亲冒矢石,用炮歼厥渠魁。又缒城出死士,劫其营,斩获无算,贼乃駴遁。及丙子冬再犯和含,道经寿界,去城不三里,而卒不敢正视也。抚军史可法,上其功,当擢用,因冢宰有小嫌,仅补岭西参议。未几,有汤、杨二将,踞廉州以叛,总制沈犹龙委南韶道王孙兰往御,孙兰缢死,震孺单骑直入其营,谕以祸福,率兵皆降,全广得安!不半载,擢为广西巡抚。盖出于上意也。弘光立,震孺拜疏,愿亲提兵过河,与贼一决。
马士英、阮大铖见之曰:彼来,吾辈无幸矣。遂矫旨诏云:抚臣勤王,不得自行。震孺郁郁失志,每自言曰:南都诸臣,忍忘先帝仇乎?吾当为先帝驱蝼蚁耳。病遽不起,索笔题诗,有“一痛桥山幸回首、麻衣如雪见先皇”之句。仲子惟馨仕闽,兵部司务署篆。其上封事有曰:萧王为将而不为天子,此光武所以覆旧物也。宋高为天子而不为将,此绍兴所以终南渡也。时谓名言。大清兵南下,痛哭疾走南雄,委顿逆旅,呕血而卒。子居易□覆额,亦不愿回里,随死之。
乙未,亳州知州何庐被执,不屈,为贼寸磔。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周礼
- 孟子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汉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兵法二十四篇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智囊全集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新齐谐
- 东游记
- 鬼神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庄子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历史故事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