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诸儒学案下·忠节金伯玉先生铉
金铉字伯玉,其先武进人,后籍顺天。崇祯戊辰进士。就扬州教职,转国子博士,陞工部主事。奄人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欲以属礼待同官。先生累疏争之,遂引疾归。彝宪奏弹落职。读书十二年,甲申二月,起补兵部主事,巡视皇城,贼陷大同,先生请彻宣府监视中官,恐於中掣肘,不无偾事之虞,耑任抚臣,贼骑未便窥宣也。不报。已而宣之迎贼者,果中官杜勋也。京城失守,先生朝服拜母而哭曰:“职在皇城,他非死所。”至御河投水而死,年三十五。母夫人章氏,亦投井死。初先生巡视,每过御河,辄流连不能去,尝归以语弟,至是而验。先生卒后,家人简其书籍,壬午七月晦日,读《邵子》,记其后曰:“甲申之春,定我进退,进虽遇时,外而弗内,退若苦衷,远而弗滞。外止三时,远不卒岁,优哉游哉!庶没吾世。”先生未必前知,然真识所至,自能冥契,后来不足异也。先生曾问学於蕺山先师,某过其家,门巷萧然,残杯冷灸,都中缙绅之士,清修如先生者,盖仅见耳。
语录
言动便要济人利物,静中中正和平之意为之根,不得自沦枯寂。
每事思退,《易》三百八十四爻,未闻有退凶者。乾乾不已,惟进德修业为然。
周子曰:“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余谓戒惧於不睹闻,静而无静也。言行之谨信,动而无动也。然则戒慎恐惧也,谨信也,其皆神之所为乎?其即所谓天理乎?
敬之至便是仁,其心收敛,不容一物,即万物皆备於是矣。
存养省察四字,尽了圣学,致知力行,总在此四字中矣,外此而他求,不支离便悬远。
湛然无一物时,大用在中也,宜存养而勿失。万物各得其所时,全体在外也,宜省察而不着。所谓一以贯之者也。
事来我应,皆分所当为,此不可生厌弃心,至於本无一事,我心强要生出事来,此便是憧憧往来。
有一毫从躯壳起念,虽参天赞地之事,咸是己私,不必功名色货,有一毫物我隔膜,即知玄知妙之胸,亦错认本体,驯致害物伤人。
境遇艰苦时,事物劳攘时,正宜提出主宰,令本体不为他物所胜,此处功夫,较之平常百倍矣。不然平常工夫,亦未到妥贴处。
一事不可放过,一念不可放过,一时不可放过,勇猛精进,处处见有善可迁,有过可改,方是主一工夫。
- 推荐作品: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辽史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兵家
- 练兵实纪
- 法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焦氏易林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夜航船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唐传奇
- 东游记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先秦
- 两汉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