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诸儒学案下·谏议吴朗公先生执御
吴执御字朗公,台州人也。崇祯间,由进士擢刑科给事中。初入考,选宜兴令,其私人李元功邀致之,先生不往。御史袁弘勋、金吾张道浚,搏击善类,太宰王永光主之。先生劾其诲贪崇墨,宜避贤路,永光寻罢。上忧兵饷缺额,先生言:“今日言饷,不在创法,而在择人。诚令北直、山西、陕西,凡近边州县,罢去遢茸之辈,敕吏部精择进士,尽行改选,畀以本地钱粮,便宜行事,各随所长,抚吾民,练士兵,饷不取偿於司农,兵不借援於戍卒,计无便於此。”不听。又劾宜兴塘报、奏章:“一字涉盗贼,一字涉边防,辄借军机,密封下部,明畏廷臣摘其短长,他日败可以捷闻,功可以罪按也。词臣黄道周,清严不阿,欲借试录处之,未遂其私,则迁怒仪部黄景昉,楚录箴砭异同,必欲斥之。李元功、蒋福昌等夙夜入幕,私人如市,此岂大臣壁立千仞、不迩群小之所为哉?”奏上,上切责之。先生再劾三劾,俱留中。凡先生所言,皆时局小人之深忌。已而先生奏荐刘忠端、曹于汴,并及御史迟大成所举之姜曰广、文震孟,中允倪元璐所举之黄道周,上责其狥滥。御史吴彦芳言:“正人蠖伏尚多,邪类鵷班半据。”荐曹于汴、李邦华、李瑾,劾吕纯如、章光岳。上以朋比,下先生与彦芳於刑部,坐奏事上书、诈不以实律,杖徒三年。兵部员外郎华允诚,劾温体仁与闵洪学同邑相依、驱除异己,而吴执御之处分,遂不可解矣。未几,先生亦卒。有《江庐独讲》一编。其学大都以立诚为本,而以《坤》二爻为入门,因合之《乾》三爻,深佩宋儒居敬穷理之说,至海门言求己处,亦笃信不疑。故于克己闲邪,谓不当作去私说,虽未洞见道体,独契往圣,而一种担当近理之识,卓然躬行君子也。
江庐独讲
克复工夫,是一了百当,其余出门使民,都是逐件做工夫。假如出门时,聚起精神,这出门时,便是仁;使民时,聚起精神,这使民时,便是仁。(子刘子曰:“精神只是一箇,这能出门的精神,便是能使民的精神,此理月落万川,不分江河沼沚,只人所见有不同。然此语自是从亲切体贴来者。”)
祭祀感格,乃生者之气,非死者之气,朱子“人死未尽散”之说,尚从佛学来,然难说只是生者之气。气本无间,屈伸有无,皆气也。虽散而尽,仍是死者之气。故曰返而归者为鬼。
天无时不动,而天枢则不动。(子刘子曰:“是动静判然二物也。天枢之动甚微,如纺车筦一线,极渺忽处,其动安可见?故谓之‘居其所’。其实一线之微,与四面车轮,同一运转,无一息之停,故曰:‘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此可以悟心体之妙,故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此学不明,遂令圣真千载沉锢,而二氏之说,得以乱之。”)
两间可求,惟己;七尺可问,惟心。
喜怒哀乐,稍有盈溢,便是气。
常存此心,不为气动,即是无终食之间违仁。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礼记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周书
- 金史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英雄记
- 水经注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将苑
- 李卫公问对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小五义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知言
- 老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刘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桃花扇
- 魏晋
- 元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