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
总评
《明史》成于众人之手,编纂时间过长,被魏源批评其列传繁冗,认为可删去十分之三,而且指出食货、兵政诸志随文钞录,全不贯串,并否定此书出自万斯同之手。
就此而论,值得在这里指出,清代文字狱中禁止的大多数作品一直被保存下来,而大多数遗失的作品不在被禁之列。这可能是直到现在在许多国家看到的现象的又一种说明。一本被列入禁书名单的书,被认为有特殊价值,从而被小心地保存下来。禁令实际上是最有效的广告形式。
《剑桥中国史》评价道:在二十四史中,《明史》被列为编纂得最仔细因而也是最可靠的史书之一。正史编纂者可以得到的许多资料如今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也很明显,正史对明朝历史所作的解释,是根据清朝政府官方的新儒学正统观念。在这方面某种偏见是可以预料的。凡是涉及晚明时期明帝国与满洲和蒙古的关系的题目,其论述必然是偏颇的。不过,作为一种资料,这部官修史书最严重的不利在于,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它的明代原始资料,尽管有所遗失,,许多仍然存在。
历代评价
赵翼: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白寿彝:①《明史》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正史。②《明史》修纂日久,又有前诸史修纂之经验,成为二十四史中较好的一部,尤其是隋、唐以后诸史中,更为突出。
余秋雨:《明史》后来成为整个二十四史中写得编纂较好的一部,这是我们直到现在现在还要承认的事实。
刘庭华:《明史》编纂体例严谨,首尾连贯,材料翔实,文笔简洁,舛误很少,是自清代以来史家公认的一部质量上乘的史著。相反,《元史》的编修,由于迫于朱元璋政治需要的压力,历时11个月共331天,31人参加,组织领导工作紧迫、匆忙、粗乱,近180万字的巨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草成,根本没有时间来核对史料的真伪和问题的分析比较。确切地说,《元史》是史官们迫于政治压力抄撮而成的。因此,《元史》的舛误甚多,内容前后重复、,互相矛盾的地方随处可见。
孟昭信:后人认为《明史》编纂虽然仍有某些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五代以来所修各史中最好的一部。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大学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元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传习录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西京杂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列子
- 神仙传
- 尹文子
- 诗文评
- 诗人玉屑
- 南北朝
- 唐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