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南齐书》包含:帝纪八卷,除追叙萧道成在刘宋末年的政治活动外,主要记萧齐皇朝二十三年间的史事。志八篇十一卷,其中有的上承刘宋,有的起于萧齐立国,断限比较明显。传四十卷,其中不少是记少数民族地区史事的,而以《魏虏传》记北魏史事,这在性质上同《宋书·索虏传》是一样的。序录一卷,刘知几都不曾见到,说明它佚之甚早,故全书今存五十九卷。上面讲到,萧子显既是萧齐皇朝的宗室,又是萧梁皇朝的宠臣,所以他撰《南齐书》一方面要为萧道成避讳,,一方面又要替萧衍掩饰。例如他写宋、齐之际的历史,就不能直接写萧道成的篡夺之事,只能闪烁其词,微露痕迹;他写齐、梁之际的历史,则用很多篇幅揭露齐主恶迹,以衬托萧衍代齐的合理。这是他作为齐之子孙、梁之臣子的苦心,也反映出他在史学上的局限性。
《南齐书》部帙不大,包含的年代又很短,竟然也撰就了八篇志,确乎难得。这里面无疑包含了江淹的首创之功。《南齐书》有些传,显示了萧子显在历史表述上的才华。如:他于《褚渊传》,先写褚渊在宋明帝时受到信任,而在宋明帝临死,则写他也参与谋废立,违背宋明帝的意旨;于《王晏传》,先叙其与齐高帝、齐武帝的密切关系,继而写其在齐武帝死后也参与谋废立的事;于《萧谌传》,先说其受到齐武帝、郁林王的信赖,后写其在协助齐明帝夺取郁林王皇位的政变中竟然领兵作前驱;,于《萧坦之传》,先烘托其受到郁林王的殊特信任,以至得入内见皇后,后写他成了废郁林王而拥立明帝的关键人物;等等。
萧子显在写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时候,都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前后史事的对比来揭示人物的品格。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此数传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议,而其人品自见,亦良史也。用顾炎武的话说,这种写历史人物的方法叫做于序事中寓论断,司马迁写《史记》最善于运用这种方法。萧子显学习司马迁表述历史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被后代史学家称为良史,这是很自然的。
《南齐书》同《宋书》一样,都宣扬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远,又都过分讲究华丽的辞藻,这是它们的缺点,也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繁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孝经
- 后汉书
- 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别史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桃花扇
- 金朝
- 明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