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论·论药藏第九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大圣之至教。救民之瘼,恤民之隐,贤人之用心。所以神农鸠集百药,黄帝纂录《针经》,皆预备之常道也。且人 瘵多起仓猝,不与人期,一朝婴已,岂遑知救,想诸好事者,可贮药藏用,以备不虞。所谓起心虽微,所救惟广。见诸世禄之家,有善养马者,尚贮马药数十斤,不见养身者有蓄人药一锱铢,以此之类,极可愧矣。贵畜而贱身,诚可羞矣。伤人乎?不问马,此言安用哉?至如人,或有公私使命,行迈边隅,地既不毛,药物焉出?忽逢瘴疠,素不资贮,无以救疗,遂拱手待毙,以致夭殁者,斯为自致,岂是枉横,何者?既不能深心以自卫,一朝至此,何叹惜之晚哉?故置药藏法,以防危殆云尔。
石药、灰土药、水药、根药、茎药、叶药、花药、皮药、子药、五谷、五果、五菜、诸兽齿牙、骨、角、蹄、甲、皮毛、尿屎等药,酥髓、乳酪、醍醐、石蜜、砂糖、饴糖、酒、醋、胶、曲、 、豉等药。
上件药根据时收采以贮藏之,虫豸之药不收采也。
称、斗、升、合、铁臼、木臼、绢罗、纱罗、马尾罗、刀砧、玉槌、瓷钵、大小铜铫、铛、釜、铜铁匙等。
上合药所须极当预贮。
凡药皆不欲数数晒曝,多见风日,气力即薄歇,宜熟知之。诸药未即用者,俟天大晴时,于烈日中曝,令大干,以新瓦器贮之,泥头密封,须用开取,即急封之,勿令中风湿之气,虽经年亦如新也。其丸散以瓷器贮,密蜡封之,勿令泄气,则三十年不坏。诸杏仁及子等药,瓦器贮之,则鼠不能得之也。凡贮药法,皆须去地三四尺,则土湿之气不中也。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尔雅
- 谷梁传
- 大戴礼记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读通鉴论
- 儒家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齐民要术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雷峰塔奇传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诗文评
- 呻吟语
- 郁离子
- 元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