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中·淋渴第十六
(方九首)
栝蒌汤
治产后小便数兼渴方。
栝蒌根 麦门冬 甘草 黄连(各二两) 人参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五枚) 桑螵蛸(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治产后渴不止方。
栝蒌根(四两) 人参 麦门冬(各三两) 甘草(崔氏无) 干地黄(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 土瓜根(五两,崔氏用芦根)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六服。
鸡汤
治产后小便数方。
鸡 (二十具) 鸡肠(三具,洗) 干地黄 当归 甘草(各二两) 浓朴 人参(各三两) 蒲黄(四两,世本作麻) 生姜(五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 及肠、大枣,取七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三服。
治妇人结气成淋,小便引痛上至小腹,或时溺血,或如豆汁,或如胶饴,每发欲死,食不生肌,面目萎黄,师所不能治方∶
贝齿(四枚,烧作末) 葵子(一升) 石膏(五两,碎滑石二两,末)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二末,用猪脂一合,更煎三沸,分三服,日三,不瘥再合服,效。
石苇汤
治产后猝淋、气淋、血淋、石淋方。
石苇 黄芩 通草 甘草(各二两) 榆皮(五两) 大枣(三十枚) 葵子(二升) 白术(《产宝》用芍药) 生姜(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集验》无甘草、生姜。崔氏同《产宝》不用姜、枣)
葵根汤
治产后淋涩方。
葵根(二两) 车前子(一升) 乱发(烧灰) 大黄 桂心 滑石(各一两) 通草(三两)生姜(六两) 冬瓜练(七合一作汁)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翼》不用冬瓜练)
茅根汤
治产后淋方。
白茅根(一斤) 瞿麦 茯苓(各四两) 地脉 人参(各二两) 生姜(三两) 桃胶 甘草(各一两) 鲤鱼齿(一百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滑石散
治产后淋方。
滑石(五两)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四两)
上四味治下筛,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
竹叶汤
治产后虚渴少气力方。
竹叶(三升) 生姜 半夏(各三两) 大枣(十四枚) 小麦(五合) 甘草 茯苓 人参(各一两) 麦门冬(五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竹叶、小麦取七升,去滓、纳诸药,更煎取二升半,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周礼
- 中庸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南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庐山记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常言道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神仙传
- 尹文子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唐代
- 金朝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