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腑方·胞囊论第三
(论一首 方十六首 灸法八首)
论曰∶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尿黄赤。若腑中寒病者,胞滑小便数而多白。若至夜则尿偏甚者,夜则内阴气生,故热则泻之,寒则补之,不寒不热根据经调之,则病不生矣。
凡尿不在胞中,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即愈。
榆皮通滑泄热煎
治肾热应胞囊涩热,小便黄赤,苦不通方。
榆白皮 赤蜜 葵子(各一升) 滑石 通草(各三两) 车前子(五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三斗,煮取七升,去滓,下蜜更煎,取三升,分三服。妇人难产亦同此方。
滑石汤
治膀胱急热,小便黄赤方。
滑石(八两) 子芩(三两) 车前子 冬葵子(各一升) 榆白皮(四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虚劳白浊方∶
榆白皮切二升,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
又方 捣干羊骨为末,服方寸匕,日二。
凡饱食后或忍小便,或走马、或忍小便大走及入房,皆致胞转脐下,急满不通治之方∶
用乱发急缠如两拳大,烧为末,醋四合,和二方寸匕服之讫,即炒熟黑豆叶蹲坐上。
治胞转方∶
石苇(一两) 葵子 通草 甘草(各二两) 鬼箭羽(三两) 滑石(四两) 榆白皮(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者方∶
葵子(一升) 滑石 寒水石(各一斤)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服。
治胞转小便不得方∶
葱白(四七茎) 阿胶(一两) 琥珀(二两) 车前子(一升)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阿胶三两,水二升,煮取七合。顿服之。
又方 豉五合,以水三升,煮数沸,顿服之。
又方 以麻子煮汁,顿服之。
又方 连枷关烧灰,水调服之。
又方 笔头烧灰,水服之。
又方 烧死蜣螂二枚为末,水服之。
又方 纳白鱼子茎孔中。
又方 酒和猪脂、鸡子大,顿服之。
灸法
灸脾俞百壮。又灸三焦俞百壮。又灸肾俞百壮。又灸章门百壮,在季肋端。
治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方∶
灸玉泉七壮,穴在关元下一寸,大人从心下度,取八寸是玉泉穴,小儿斟酌取之。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壮。又灸脐下一寸。又灸脐下四寸,各随年壮。
- 推荐作品:
- 史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魏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九州春秋
- 传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李虚中命书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子不语
- 雍正剑侠图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神仙传
- 文子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闲情偶寄
- 诗词
- 五代
- 金朝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