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指下形状第三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指下。)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重按之乃得。)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如散。)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 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薄,一曰按之如欲尽绝。)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张弓弦状。(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紧乃为弦也。) 紧脉,数如切绳状。
(一曰如转索之无常。) 迟脉,呼吸三至,来去极迟。(一曰举之不足,按之尽牢。一曰按之尽牢,举之无有。) 数脉,去来促急。(一曰一息脉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 缓脉,去来亦迟,小快于迟。(一曰浮大而软,阴与阳同等。)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
(一曰按之乃得,举之即无。) 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动摇。伏脉,极重指着骨乃得。(一曰关上沉不出,名曰伏。一曰手下裁动,一曰按之不足,举之无有。)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一曰指下无,两旁有。 软脉,极软而浮细。一曰按之无有,举之有余。一曰细小如软。《千金翼》软作濡。)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 然。(一曰沉浮皆得。) 促脉,来去数,时一至。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结者生。 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代者死。 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千金翼》以革为牢。) 弦与紧相类。软与弱相类。 浮与芤相类。(又曰浮与洪相类。)微与涩相类。 沉与伏相类。 缓与迟相类。(又曰软与迟相类。) 革与实相类。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地理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慎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水浒传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济公全传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绣云阁
- 前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诗词
- 先秦
- 两汉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