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绿竹青青
毛公解《卫诗?淇奥》,分绿竹为二物,曰:“绿,王刍也。竹,萹竹也。”《韩诗》:竹字作,音徒沃反,亦以为萹筑。郭璞云:“王刍,今呼白脚莎,即泬蓐豆也。萹竹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云:“有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侧人谓之菉竹。”案此诸说,皆北人不见竹之语耳。《汉书》:“下淇园之竹以为楗。”寇恂为河内太守,伐淇园竹为矢百余万。《卫诗》又有“藋藋竹竿,以钓于淇”之句,所谓绿竹,岂不明甚,若白脚莎、泬豆,安得云猗猗青青哉?
西汉时鲁郡人毛公(名亨)解释《 诗经》 卫风的《 淇奥》 时,把诗中的‘绿竹’一词分为两种东西,他说:“‘绿’就是王刍,‘竹’就是篇竹。”《 韩诗》(汉初燕人韩婴解释的《 诗经》 )中也说:“竹”字作“薄”,音徒沃反,也以为是篇竹。东晋的文学家、训话学家郭璞解释说:“王刍现在叫‘白脚莎’,就是绿寿豆。篇竹样子象小藜,红茎有节,喜欢生长在路边,可以食用。” 又说:“有一种草象竹子,高五六尺,淇水两岸的人称它为‘绿竹’。”认真研究上边约几种说法,都是北方没有见过竹的人的臆测。《 汉书》 上说:“砍下淇园的竹子作栏(堵塞河提决口使用的材料)用。”东汉初年的寇恂作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太守时,曾砍伐淇园的竹子作了一百余万支箭。《 诗经》 卫风的《 竹竿》 一诗有“长而尖的竹竿哟,可作鱼竿钓于淇水之上”的诗句,由此可见,所谓“绿竹”是一种生长在淇水边上的竹子是十分清楚的。如果是白脚莎、绿豆之类的小草,怎么能说是美而且茂盛呢?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孟子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平宋录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读通鉴论
- 荀子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氾胜之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杂家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宣室志
- 山海经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云笈七签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