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皇甫湜正闰论
晋魏以来,正闰之说纷纷,前人论之多矣。盖以宋继晋,则至陈而无所终;由隋而推之,为周为魏,则上无所起。故司马公于《通鉴》取南朝承晋讫于陈亡,然后系之隋开皇九年,姑藉其年以纪事,无所抑扬也。唯皇甫湜之论不然,曰:“晋之南迁,与平王避戎之事同。而元魏种实匈奴,自为中国之位号。谓之灭耶,晋实未改;谓之禅耶,已无所传。而往之著书者有帝元,今之为录者皆闰晋,失之远矣。晋为宋,宋为齐,齐为梁,江陵之灭,则为周矣。陈氏自树而夺,无容于言。故自唐推而上,唐受之隋,隋得之周,周取之梁,推梁而上以至于尧、舜,为得天下统。则陈僭于南,元闰于北,其不昭昭乎?”此说亦有理。然予复考之,灭梁江陵者,魏文帝也,时岁在甲戌。又三年丁丑,周乃代魏。不得云江陵之灭,则为周也。
晋朝、魏朝以来,正统与非正统的意见众说纷纭,前人的主张够多的了。如果以南朝宋为正统接替晋,那么到陈朝就接不下去了;如果由隋朝向上推,以北周、北魏为正统,那么这以前也无法街接,因此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中采取南胡承接晋朝一直到南朝陈灭亡;这以后接着是隋朝开皇九年,只是暂且借它的年号来记载史事,并没有偏重南朝。只是皇甫湜的分析不是这样,他说;“晋朝的南迁,跟周平王因避大戎的威胁而东迁的事相同。而元魏的种族实际上是匈奴,自己建立中国的政权称号。说晋朝灭绝了吧,它实际上并没有改变成外族;说它被替代了吧,又已经没有了传承,然而以往著书的人有把元姓看作正统皇帝的,现在记录历史的人又都把晋看作非正统的,失误就太大了。晋代转为南朝宋,南朝宋转为南朝齐,南朝齐转为南朝梁,占据江陵一带的南朝覆灭以后,就归为北周统治了。陈氏先自立为帝到丧失政权,不用详述的。因此,从唐朝向上推,唐朝接替隋朝,隋朝灭了北周,北周取得南朝梁的政权,从南朝梁上推到尧、舜时代,这就得出了朝代的系统。那么,南朝陈在南方冒用帝王称号,北魏在北方并不正统,这不是清清楚楚了吗?”这个见解也是有道理的。不过,我又考察了这段历史,在江凌一带灭了梁朝的,是魏文帝,时代在甲戌年(公元554 年,此处所说年代与庙号不符。魏文帝在位十七年中没有甲戌年,应是魏泰帝甲戌年之误。)又过了三年,即丁丑年(公元557 年),北周才取代了西魏。不能够说南朝覆灭就转为北周了。
- 推荐作品:
- 左传
- 尔雅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英雄记
- 东京梦华录
- 读通鉴论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渊海子平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谱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西游记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道家
- 黄帝四经
- 古文观止
- 别集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先秦
- 两汉
- 隋代
- 宋代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