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省郎称谓
除省郎者,初降旨挥,但云:“除某部郎官。”盖以知州资序者,当为郎中,不及者为员外郎。及吏部拟告身细衔,则始直书之。其兼权者,初云:“权某部郎官”,洎入衔及文书,皆曰“权员外郎”,已是他部郎中,则曰“权郎中”。至绍兴末,冯方以馆职摄吏部,欲为异,则系衔曰:“兼权尚书吏部郎官”。予尝叩其说,冯曰:“所被省札只言‘权郎官’,故不敢耳”。予曰:“省札中岂有‘尚书’二字乎?”冯无以对,然讫不肯改。自后相承效之,至今告命及符牒所书,亦云“权郎官”,固已甚野,至于尚左、待右之名,遂入除目,皆小吏不谙熟故事,驯以致然,书之记注,为不美耳。
任命省中郎宫的人,原来皇上降下的诏令只写道;“任命为某部郎官”。一般有知州资历的人,应该做郎中,不到这个资历的人做员外郎。等到吏部拟定详细官衔的任职文书时,才直接写上。那些兼职和暂任的,原来写道;“暂任某部郎官”,等到授予具体官衔和文书时,都写道;‘暂任员外郎”,如果已经是其他部的郎中,就写道:“暂任郎中”。到宋绍兴末年,冯方以馆阁职位掌握吏部,想要做得不同,就在原职称号外加上‘兼权尚书吏部郎官”,我曾经询问其中的理由,冯方说:“我所接到的省中文书只说‘权郎官’, 所以不敢写别的。”我说:“省中的文书难道有‘尚书’两个字吗?”冯方没有话来回答,但是终究不肯改。自此以后就继承仿效它,到现在皇上的诏令和符牒上写的,也写成‘权郎官”,当然已经很不雅了,至子“尚左”、‘侍右”的名号,也就写进了任免名单中,这都是小吏不熟悉原来的事例,顺从现在习惯造成的,把这些写进记注里,这是不完美的。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明史
- 宋史
- 旧五代史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平宋录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地理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三略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宣室志
- 西游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阴符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历史故事
- 魏晋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