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杨彪陈群
魏文帝受禅,欲以杨彪为太尉,彪辞曰:“彪备汉三公,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乃授光禄大夫。相国华歆以形色忤旨,徒为司徒而不进爵。帝久不怿,以问尚书令陈群曰:“我应天受禅,相国及公独不怡,何也?”群对曰:“臣与相国,曾臣汉朝,心虽悦喜,犹义形于色。”夫曹氏篡汉,忠臣义士之所宜痛心疾首,纵力不能讨,忍复仕其朝为公卿乎?歆、群为一世之贤,所立不过如是。彪逊辞以免祸,亦不敢一言及曹氏之所以得。盖自党锢祸起,天下贤士大夫如李膺、范滂之徒,屠戮殆尽,故所存者如是而已。士风不竞,悲夫!章惇、蔡京为政,欲殄灭元祐善类,正士禁锢者三十年,以致靖康之祸,其不为歆,群者几希矣。
魏文帝受禅称帝,想让杨彪当太尉,杨彪推辞说“我愧任过汉朝的三公之职,现在年老遭受疾病,怎么可赞助新的朝代?”魏文帝就授予他光禄大夫。相国华歆因为表情脸色不高兴违背了圣旨,调动为司徒而不提升封爵。魏文帝很长时间不开心,就问尚书令陈群说:“我应天命接受皇位,相国和您偏偏不愉快,这是为什么?”陈群回答说:“我跟相国,曾经作过汉朝的大臣,心中即使喜悦,仍然不免在神色上表现道义来。”那曹氏篡夺汉朝政权,是忠诚的臣子、正义的士人所应该痛心疾首的,即使力量不能够征讨他,难道忍心再在他的朝中做公卿大官吗?华歆、陈群是一代贤良,他们的立身之本却不过如此,杨彪谦恭地推辞以避免灾祸,也不敢有一句话说到曹氏的得失所在。自从宦官迫害士大夫的党锢之祸以后,李膺、范滂之类的忠义士大夫,被屠杀得将要尽绝,因此活下来的人只有这样了。士人的风气不强盛,可悲呀!彰惇、蔡京主持政事,想要杀尽宋朝元祐时的忠良之臣,正义人士被禁银锢达三十年,因而导致了靖康年间的祸乱,士人不象华歆、陈群的几乎极少有了。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隋书
- 南史
- 北史
- 陈书
- 纪事本末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通典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三略
- 吴子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邓析子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南游记
- 雷峰塔奇传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道家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日知录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先秦
- 南北朝
- 五代
- 宋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