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汉景帝忍杀
汉景帝恭俭爱民,上继文帝,故亦称为贤君。考其天资,则刻戾忍杀之人耳。自在东宫时,因博戏杀吴太子,以起老濞之怨。即位之后,不思罪已,一旦于三郡中而削其二,以速兵端。正信用晁错,付以国事,及爰盎之说行,但请斩错而已,帝令有司劾错以大逆,遂父母妻子同产皆弃布。七国之役,下诏以深入多杀为功,比三百石以上皆杀,无有所置,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要斩。周亚夫以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心恶之,赐食不置箸,叱之使起,昧于敬礼大臣之义,卒以非罪置之死,悲哉!光武遣冯异征赤眉,敕之曰:“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光武此言,视景帝诏书,为不侔矣。
汉景帝谦恭简约、爱护百姓,上承汉文帝,也被称为贤明的君主。考察他的天性,却是个苛刻凶暴、残忍好杀的人。他在东宫当太子时,就因赌博游戏而杀了吴国太子,引起吴国刘濞的怨恨。即位以后,不考虑责备自己,一天把三个郡国削减了两个,加速了战火争端。当时正相信任用晁错,把国家大事交付给他,但等到爰盎加害晁错的主张实施时,虽然只请求斩杀晁错一人,汉景帝却命令官员们弹劾晁错有叛逆大罪,连他的父亲、妻子、儿女、兄弟们也都杀害了。在跟吴、楚等七国的战役中,下诏命令将士以深入七国多杀乱军为功劳,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员都被杀死,没有一个被放过,如果敢有对命令存有疑议以及不按诏令行事的,都要腰斩。周亚夫因为有战功当了丞相,又因为给匈奴的降将争得封爵而犯罪,后来由于生病幸免于难。汉景帝对他十分厌恶,曾经赐给饮食但不给安排碗筷,呵斥他让他站起来,十分违背尊敬礼待大臣的道义,最后根据不正当的罪名把周亚夫置于死地,可悲呀!汉光帝排遣冯异去征讨赤眉军,命令他说:“争战讨伐不一定非要掠夺土地屠杀人民,关键在于平定安抚百姓。将领们不勇健能战,但是太喜欢抢夺杀掠了。你本来善于控制官吏士人,希望你自我修整,不要做人民感到痛苦的事。”汉光帝的这番话,比起汉景帝的诏令来,二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 推荐作品:
- 子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靖康传信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史通
- 弟子规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扁鹊心书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百家姓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刘子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诗人玉屑
- 魏晋
- 金朝
- 元代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