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逸诗书
逸《书》、逸《诗》,虽篇名或存,既亡其辞,则其义不复可考。而孔安国注《尚书》,杜预注《左传》,必欲强为之说。《书》“汨作”注云“言其治民之功”,“咎单作《明居》”注云:“咎单,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左传》“国了赋辔之柔矣”注云“义取宽政以安诸侯,若柔辔之御刚马”,如此之类。予顷教授福州日,林之奇少颖为《书》学谕,讲“帝厘下土”数语,曰:“知之为知之,《尧典》《舜典》之所以可言也;不知为不知,《九共》、《槁饫》略之可也。”其说最纯明可嘉,林君有《书解》行于世,而不载此语,故为表出之。
散失的《尚书》、散失的《诗经》,虽然有些篇名留存着,但既然它的内容亡佚了,那么它的意义就不再能够考证了。可是孔安国注《尚书》,杜预注《左传》,一定要想给它们作出解释。《尚书》的“泪作”,孔安国注释说,“这是说他治理百姓功劳”,“咎单作《明居》”,注解说:“咎单,是管理土地的官,写了《明居》,是关于民法的”,《左传》中“国子赋髻之柔矣”,杜预注解道:“它的意义在于,要用宽松的政治来使诸侯安定,就象柔软的缓绳驾驭刚烈的骏马一样。”象这一类的很多。我不久前在福州任儒学教授时,林之奇(字少颖)做了《尚书》学的教谕,在讲“帝厘下土”几句的时候,他说:“知道就是知道,这就是《尧典》、《舜典》可以解说的道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九共》、《槁饫》略去它也是可以的。”这种观点是最精纯明白值得表彰的,林之奇有《书解》流行在社会上,可是没有写上这几句话,因此我为他发表出来。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礼记
- 孟子
- 中庸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困学纪闻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五灯会元
- 知言
- 老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文子
- 古文观止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
- 隋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