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南宫适
南宫适问羿、奡不得其死,禹、稷有天下,言力可贱而德可贵。其义已尽,无所可答,故夫子俟其出而叹其为君子,奖其尚德,至于再言之,圣人之意斯可见矣。然明道先生云:“以禹、稷比孔子,故不答。”范淳父以为禹、稷有天下,故夫子不敢答,弗敢当也。杨龟山云:“禹、稷之有天下,不止于躬稼而已,孔子未尽然其言,故不答。然而不正之者,不责备于其言,以沮其尚德之志也,与所谓‘雍之言然’则异矣。”予窃谓南宫之问,初无以禹、稷比孔子之意,不知二先生何为有是言?若龟山之语,浅之已甚!独谢显道云:“南宫适知以躬行为是,是以谓之君子。知言之要,非尚德者不能,在当时发问间,必有目击而道存,首肯之意,非直不答也。”其说最为切当。
南宫适问孔子请教羿、奡不得好死而禹、稷却得到天下的问题,声言武力不值得重视而光明的道德才最为可贵,他的话已经把道理说完了,没有什么可以解答的,所以孔夫子等他出去之后叹他是位君子,褒奖他崇高美好的道德,以至于说了两次,圣人的意见从这里就可看出来了。可是明道先岁(程簇,私遂明道先生)说:“把禹、稷同孔子相比,所以不回答。”范淳父(范祖禹,字淳夫。夫、父通)认为禹、稷得到了天下,所以孔夫子不敢回答,是不敢当的意思。杨龟山(杨时,号龟山)说“禹、稷得到天下,并不只是靠着亲自种庄稼一件事,孔子不认为南宫适的话全对,所以不回答。可是没有纠正他的话,是为了不对他的话求全责备。不阻止他崇高道德的志向,这同其他场合所说的‘雍(即冉仲弓)的话正是’之类全然肯定是不同的。”我私下以为南宫适的问话,全无拿禹、稷比孔子的意思,不知道二位先生为何说这种话!象杨龟山的意见,浅陋之极!唯有谢显道说:“南宫适知道把亲身施行当成大事,因此称他为君子。知道他说话的要点,是说若非崇高道德的人不难做到躬稼,在发问的当时,肯定有用眼神示意的情况,表示了首肯的意思,并非只是不回答。”他的说法最为恰当。
- 推荐作品:
- 孝经
- 谷梁传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蛮书
- 政书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西游记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别集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词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