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信息
总体类别
《三国演义》出现后,各时期的文人墨客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需要进行了大量的增删、修改和点评等修订,导致版本众多,据统计存于海内外的明朝版本便逾四十种,版本纷争甚为激烈。学术界一般把其版本分为四大类:通俗演义版本类、志传版本类、批评版本类、毛氏版本类。嘉靖版本是最早、最接近罗贯中原版本,而毛氏版本由于修改坚持贯彻全书的拥刘反曹的原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情节更加合理顺畅。因此成为流传最广最深的《三国演义》版本,,也是被学术界认为其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代表着《三国演义》最高水平的版本。
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通俗演义是以历史为依据进行改编而创作的小说。不少故事情节是作者根据小说创作需要而虚构,其以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和人物形象凸显而著称。而且语言浅显易懂。版本繁多,包括《二十四卷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夷白堂刊本、周日校刊本、夏振宇刊本、郑以桢刊本、古今演义刊本等。各版本均为240则,每则又列有一单句标目。其中,嘉靖刊本和夷白堂刊本为24卷,每卷十则。周日校刊本和夏振宇刊本为12卷,每卷20则。
志传版本
《三国演义》志传版本类涵括余象斗本、余评林本、汤宾尹本、黄正甫本、乔山堂本、杨闽斋本、郑云林本、朱鼎臣本、忠贤堂本、杨美生本、雄飞馆本、三余堂本、北图本、种德堂本、嘉庆本、诚德堂本、忠正堂本等数十种。基本以《三国志传》作书名,形式上为上图下文,内容上则多插增关索或花关索故事。由于绝大多数版本刊刻于万历年间的福建并且基本上集中于建阳一带,故又俗称为闽本或建本。
批评版本
《三国演义》批评版本类包括钟伯敬本、李卓吾本、吴观明本、两衡堂本、芥子园本、绿荫堂本、宝翰楼本等十几个。批评版本首次将《三国演义》回目由单题变为双题,并且把240则合并为120回,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开创《三国演义》版本批评之先河,敢于大胆阐述自己的批评观点和独特见解。
毛氏版本
《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是由清康熙年间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修改,并作详细评点,全面整理修订而成,其故事情节流畅、文字精练更具可读性。毛氏父子还删去了大部分完全与史料不符合的情节,使《三国演义》小说相对来说更加接近《三国志》史料,故事情节也更加紧凑精练,并且更加能够凸显经典人物形象。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就是后来流行的《三国演义》版本。毛氏版本类流传至当下的版本约有70种之多。,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毛氏版本比以前所有版本更强化了汉室正统封建思想,表现出了过强的尊刘反曹的个人思想倾向。同时,毛氏版本与罗贯中所撰的《三国演义》古版本有较大出入,这是该版本不足之处。
- 推荐作品:
- 尚书
- 礼记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史记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奉天录
- 别史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吴船录
- 儒家
- 弟子规
- 明夷待访录
- 乾坤大略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金楼子
- 类书
- 搜神后记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冰鉴
- 幽梦影
- 诗人玉屑
- 历史故事
- 两汉
- 魏晋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