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
大法,春夏宜发汗。
在春夏季节,适宜发汗,这是汗法使用的一般原则。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 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大凡发汗,最好须让病人手足及全身都有汗,并当微微汗出,维持2个小时左右。不能让病人像流水一样大汗淋漓。如果服药后病不解除的,应当再发汗。如果汗出太多,势必伤阳,阳虚病人虽有表邪,也不能再发汗。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大凡服汤药发汗,汗出病愈就应停止服药,不需要服完一剂药。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凡是论中说可以发汗的,如果没有汤剂的,丸散剂也可以使用。无论汤剂或丸散剂,总以汗出病解为目的,但是丸散剂不如汤剂随证加减效果好。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尔。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症见脉浮大,询问病人,回答说只有大便硬结。如果使用泻下法,就是严重的治疗错误。这是因为脉浮主表,大便硬为实,证属表里同病,应当用发汗解表,汗出邪散则里自和。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脉象浮而紧,脉浮为外感风邪,脉紧为外感寒邪,感受风邪则损伤卫气,感受寒邪则损伤营阴。风寒之邪同时感受,则营卫都发生病变,所以有骨节疼痛、身痛等证,可用发汗解表法治疗,宜用麻黄汤。
- 推荐作品:
- 礼记
- 仪礼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南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围炉夜话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北山酒经
- 金匮要略
- 饮膳正要
- 术数
- 撼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类书
- 艺文类聚
- 西游记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东周列国志
- 新齐谐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刘公案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两汉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