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
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焚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及一篇孔安国传和一篇《尚书序》,当时《秦誓》一篇已佚,所以这部《尚书》共有59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大多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
《尚书》所遭劫难颇多。清代段玉裁在《古文尚书撰异》里说:经惟《尚书》最尊,《尚书》之离厄最甚。秦之火,一也。汉博士之抑古文,二也。马、郑不注古文逸篇,三也。魏、晋之有伪古文,四也。唐《正义》不用马、郑,用伪孔,五也。天宝之改字,六也。宋开宝之改《释文》,七也。七者备而古文几亡矣。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托古作品。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
- 推荐作品:
- 经
- 匡谬正俗
- 新唐书
- 北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传习录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温病条辨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谱录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论衡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博物志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开辟演义
- 释家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桃花扇
- 先秦
- 五代
- 宋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