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原文】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注释】
东门附近有广场,茜草沿着山坡长。他家离我近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
东门附近种板栗,房屋栋栋排得齐。哪会对你不想念,不肯亲近只是你。
【译文】
①墠(shàn 善):土坪,铲平的地。
②茹藘(rú lǘ 如驴):草名。即茜草,可染红色。阪(bǎn 板):小山坡。
③迩:近。
④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
⑤即:就,接近。
【赏析】
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是“托男女之情以写君臣朋友之义”,也没有离开“男女之情”。只有傅恒《诗义折中》看法特殊,认为写的是“思隐士”,他说:“贤人不仕而隐于圃,在东门之外除地为墠,植茜于陂,而作室其中。诗人知其贤也,故赋而叹之。以为室在东门,虽若甚迩,而其人则意致甚远,可望而不可即也。”似亦能自圆其说,故录以备考。今人则多以为是恋歌,其中又有男词、女词或男女唱答之分。今从“女词”一说,视诗中所写为女子的单相思。
此诗两章的头两句应合观,诗人点明她所热恋的男子的住处及周围环境。诗人爱屋及乌,在他的心目中这儿是非常优美、非常迷人的。随着她那深情的目光,可以看到城东那块开阔的土坪,这是用人工开拓出来的,不消说,这也有着她所爱者的辛勤汗水,也许正因为这样,她才特别用了一个“墠”字。紧挨着土坪有座小山坡,沿着山坡长满了茜草,附近还有茂密成荫的粟树,她那朝思暮想的心上人的小屋就座落其中。她凝望着,痴想着。茜草的根是染大红色嫁衣最好的材料,而栗树薪也是人们嫁娶要用的东西,这一下不免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忍不住要和盘托出自己的心事,这就是两章诗的后两句的内心倾诉:首章诗人埋怨所恋者“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依常理,主人没有外出,则室迩人近,而此云“室迩人远”,十分反常。头句是实写,讲的是实在的空间距离长度,后句则着眼于情感体验,讲的是诗人潜意识驱动下形成的心理距离长度。从下章两句可知,造成这一心理距离长度的原因是:“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人是单相思,她虽想念着他,他却无情于她,故觉得咫尺天涯。从“室迩人远”的反差中,展现了诗人感情虚掷的委屈,爱情失落的痛苦,较之直说,显得有简约委婉之趣。姚际恒《诗经通论》有一段精妙分析,他说:“‘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较《论语》所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所胜为多。彼言‘室远’,此偏言‘室迩’,而以‘远’字属人,灵心妙手。又八字中不露一‘思’字,乃觉无非思,尤妙。‘思’字于下章始露之。‘子不我即’正释‘人远’,又以见人远非果远也。”
- 推荐作品:
- 论语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后汉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九州春秋
- 传记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武林旧事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潜夫论
- 中论
- 孙膑兵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千字文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红楼梦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