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小雅
大雅
颂篇
《颂》共有40篇。
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周颂
鲁颂
商颂
- 推荐作品: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明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五代新说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针灸大成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论衡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红楼梦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道家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