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谗险
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
王平子外表非常潇洒、爽朗,内心却实在刚烈、狭隘。
袁悦有口才,能短长说,亦有精理。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后丁艰,服除还都,唯赍战国策而已。语人曰:“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易,此皆是病痛事,当何所益邪?天下要物,正有战国策。”既下,说司马孝文王,大见亲待,几乱机轴。俄而见诛。
袁悦有口才,擅长战国纵横家的合纵连横之说,道理也很精辟。起先在谢玄手下任参军,颇受器重。后来遭到父母之丧,回家守孝。三年期满,要回都城建康的时候,只带了一部《战国策》。他对别人说:“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读《庄子》《周易》,这些写的都是小事情,有什么益处呢?天下最重要的东西,只有《战国策》。”到了建康以后,他游说孝文王司马道子,得到了莫大的信任,几乎扰乱了整个朝廷秩序,不久就被杀了。
孝武甚亲敬王国宝、王雅。雅荐王珣于帝,帝欲见之。尝夜与国宝、雅相对,帝微有酒色,令唤珣。垂至,已闻卒传声,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倾夺要宠,因曰:“王珣当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见之,自可别诏也。”帝然其言,心以为忠,遂不见珣。
晋孝武帝非常亲信王国宝、王雅。王雅向孝武帝推荐王珣,孝武帝很想见见。有一天晚上,孝武帝与王国宝、王雅对坐喝酒,孝武帝微醉时,命令召王珣前来。王珣都快要到了,已听到里面士卒的传话声。王国宝自知才能不及王珣,唯恐将来被他夺宠,就说:“王珣是当今的名流,皇上您不应该在喝得半醉的时候见他,您可以另外再召见他啊。”孝武帝觉得王国宝说得对,还在心里赞赏他的忠心,于是就没有见王珣。
王绪数谗殷荆州于王国宝,殷甚患之,求术于王东亭。曰:“卿但数诣王绪,往辄屏人,因论它事,如此,则二王之好离矣。”殷从之。国宝见王绪问曰:“比与仲堪屏人何所道?”绪云:“故是常往来,无它所论。”国宝谓绪于己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以息。
王绪屡次茬王自宝面前说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坏话,殷仲堪对这事很担忧,向东亭侯王珣讨教对付他的办法。王珣说:“你只要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访王绪,一去就叫手下的人退出去,于是谈别的事情;这样,二王的交情就疏远了。”殷仲堪照他所说的做去。后来王国宝见到王绪,问道:“你近来和殷仲堪在一起,赶走随从,都说些什么呢?”王绪回答说:“只不过是一般往来,没看谈别的什么事。”王国宝认为王绪对自己有隐瞒,果然两人的感情日渐疏远了,谗言这才平息下来。
- 推荐作品: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隋书
- 旧五代史
- 明季南略
- 明季北略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载记
- 岭外代答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孙子兵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韩非子
- 管子
- 折狱龟鉴
- 氾胜之书
- 濒湖脉学
- 三命通会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总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牡丹亭
- 唐代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