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取材介绍
由于作品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
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精选内容
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说苑·政理 卷七》
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 ——选自《政理37》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 ——选自《政理35》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报于百姓;郊望褅尝,非求报于鬼神。 ——选自《贵德3》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选自《贵德3》
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选自《谈丛80》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 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选自《谈丛71》
枝无忘其根,德无忘其报,见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于三者,吉祥及子孙矣。——选自《谈丛75》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选自《谈丛69》
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惟恐不卒。——选自《谈丛32》
道以优游故能化,德以纯厚故能豪。——选自《谈丛34》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选自《谈丛34》
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选自《谈丛34》
恭以敬,可以摄勇;宽以正,可以容众;恭以洁,可以亲上。——选自《政理29》
- 推荐作品: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宋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庐山记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商君书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扁鹊心书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百家姓
- 颜氏家训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太平广记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老子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历史故事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