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脉法解·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寸口在鱼际之分,关上在太渊之分,尺中在经渠之分。
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胆候于左关,脾胃候于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心主三焦,随水下蛰,亦附此焉。《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
盖肺主藏气,而朝百脉,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平旦寅初,肺气流布,起于寸口,运行十二经中,周而复始。一日一夜,五十度毕,次日平旦寅初,复会于寸口。寸口者,脉之大会,此曰寸口,乃寸尺三部之总名,非但鱼际已也。故十二经之盛衰,悉见于此。《灵枢·经脉》: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此气口所以独为五藏主也。气口即寸口。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小肠府虽至浊,而经行头上,则为至清,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越人十难,实为定法。近人乃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乖谬极矣!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孝经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书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地理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百战奇法
- 吴子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千字文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太平广记
- 东周列国志
- 官场现形记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阴符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桃花扇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