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作者:刘彤 年代:宋代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开头从思妇的心中对游子的责难写起,“千里长安名利客”七字交代了游子的去向──长安,缘由──为名利而远行。“千里”一词强调了游子出行之远,也蕴含了思妇的忧怨深情。“轻离轻散寻常”一句,写出思妇对游子“重名利轻别离”的责难。此语率直质朴,从肺腑流出。如按此意写去,下面的情与景,该是愁情苦景,但本篇行文却突然转笔,道“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满阶芳草绿”二句是对“三月好风光”的形象描绘。词人以清新平易之笔勾出一幅春景图:春草如茵,满阶新绿,一片粉白,杏花飘香。这里粉绿交辉,一派生机。它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欢乐,即或是良人远游的思妇,也情不自禁地要享受这大好春光。“难禁”点明情不自禁也。
然而,明媚的春光,双栖鸟,比翼蝶,必然引起思妇的相思之情。故下阕又一个转笔:“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描绘了当年游子远行的情景。“记得”表明是思妇的回忆,“年时”即当年,那时。“临上马”指游子即将上马远行。“看人眼泪汪汪”写思妇难舍难分之状。“泪汪汪”语言平实而形象鲜明。“人”指游子。“如今不忍更思量”一句,使行文又一转,翻到眼前,讲既不愿回忆当年分离之状,又不愿想今后孤栖之情。“更”再也。其实,联系开章的对“名利客”的责难,过片处对分别时泪眼汪汪的描述,均说明“不忍思量”偏要“思量”,感情的闸门是无法关闭的。故结句道:“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想以酒浇九曲愁肠,然而又恨无酒浇肠,“无千日酒”可见愁日之多,这怎不令词人悲叹“空断九回肠”!
清·袁枚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诗话》卷四)本词行文山重水复,起伏转折,云霓明灭,曲折尽意。时而述游子,时而写思妇;时而眼前景,时而当年事;时而景物描绘,时而内心勾画;时而恨,时而喜,时而悲,时而愁,如此产生了千回万转的艺术效果。这正如宋·姜夔所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白石道人诗说》)
“临江仙”又名“谢新恩”、“雁后归”、“庭院深深”、“画屏春”,计十一体,有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双调,各有四句、五句、六句之分,均为平声韵。本词用六十字体,双调,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字文美,适江宁章文虎。
事见《苕溪渔隠丛话》后集卷四○。
今录诗二首。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周礼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正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续资治通鉴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孙膑兵法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墨子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释家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闲情偶寄
- 先秦
- 两汉
- 隋代
- 唐代
- 五代
- 金朝